Skip navigation

Category Archives: REVIEW

2010 百大DJ票選公布 (Top 100 DJs Poll 2010)

1 Armin van Buuren (non-mover連續第四年第一名)
2 David Guetta (up 1晉升一位)
3 Tiesto (down 1下降一名)
4 Deadmau5 (up 2)
5 Above & Beyond (down 1)
6 Paul van Dyk (down 1)
7 Gareth Emery (up 2)
8 Markus Schulz (non-mover)
9 Ferry Corsten (down 2)
10 Axwell (up 4)

11-100名請上DJ MAG網頁: http://www.trackitdown.net/news/show/104039.html

J-Six 看榜單…

░ Trance多年來的fan base與工業標準已經非常成熟
努力經營的幾位主要大角AvB, Tiesto, A&B, PvD, Ferry Corsten還是能夠實質名歸穩固前十名 Gareth Emery, Markus Schulz繼續守成

░ House音樂為主的巴黎法佬David Guietta 踏出法蘭西斯之後, 加入更多跨類搭檔, 成功地搭起了舞曲與流行音樂的橋樑…自從2007年晉升第10名之後, 每年威脅各位傳思天王, 期待大衛更多新作

░ Techno / Progressive 明顯掉落多位席次

前者自從Carl Cox以後 還沒有再奪第一的紀錄
許多早期大師重出江湖之後 還要面對新秀的競爭
分瓜這塊非主流的市場

後者的兩位領袖 Sasha / John Digweed 淡泊浮塵
Progressive 大數融入Trance獲取更多市場與回饋
Sasha 與 Digweed 在2000, 2001已經分別封王
那個音樂無限美好的年代( ~ ~ )
Sasha的演出已經自娛娛人地藝術化
Digweed的發行更趨成熟與洗練
我想名次對於這些封為傳奇的音樂家 / 風華絕代的名角只是參考吧

░ 混亂的時代英雄倍出

Deadmau5 雖然昏倒DJ台 不過今年前進2名坐四望三 (老鼠頭帽已經LED化)

三位瑞典DJ分占前30名”4″席:
Axwell (10) Steve Angello (14) Sebastian Ingrosso (16) 加上三人合體的SHM (Swidish House Mafia) 首度進榜列居23
看看我們LOLLIPXP怎麼樣合體也不怎麼樣
這三位同鄉的組合不僅單曲晉升流行榜前十名
也讓三人水漲船高地突破自我
SHM的發跡已經成為今年音樂市場的行銷研究案例…

今年首次進榜(new entry)的席次似乎非常多
從第15名Dash Berlin到第100名DJ Vibe總共22位
(不過我記得DJ Vibe以前進榜過…)
從House 到 Hard Trance都有人才進榜

░ 最令我吃驚的是第80名的喬治先生
(這位新進榜的”新秀” 來YouTube找一找他的DJ畫面 嚇然發現他戴的高帽子怎麼跟2007年的DJ現場很像!!)
如果沒有能夠說服人的話
這席次真的讓人再度懷疑
DJ MAG票選系統對於網路作票的對策仍未健全

參考資料:
TOP 100 DJs 1999-2010
http://www.olddjmag.com/index.php?op=top_100&story=home

DJ MAG on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Dj_mag

YouTube / DJ MAG / MySpace / facebook

TOP 16 of September [J-Six]

Calling ft. Audrey Gallagher – TyDi
Always Loved A Film – Underworld
Animal Rights – Deadmau5
After Dark – The Count & Sinden
Desert Orchid – John O’Callaghan
Down to Love – Armin van Buuren
These Silence Hearts ft. BT – Armin van Buuren
Aisha – Gaia
Tweet It – Tim Berg, Sebastien Drums
Mannheim (Re-Zone Remix) – Mark Knight
We Live For The Music (Tiesto Remix) – Robbie Rivera
Muzik (Version1) – Marc Romboy, Blake Baxter
Pink Elephant (Secret Cinema Remix) – m0h
We Are Not Done Yet – Beltek, Umek
Follow Me Down (Tim Goldsworthy Remix) – UNKLE
Alive – Adrian Ivan
Sanctuary feat. Lucy Saunders – Gareth Emery
Sun Went Down – Alan Connor

[進入以下連結可以試聽]
my link to juno download

DJ J-SIX专访

上海《IN NIGHT》杂志主编沙然拟

  innight_200811innight_200811Binnight_200811A

问1、您是怎样走入DJ这一行的?之前的经历是怎样的?能与《IN NIGHT》读者分享一下么?

從徐滙中學到輔仁大學我一直對西洋歌曲很有興趣,當時沒有internet還是用DOS的時代。我只能聽ICRT電台,用卡帶錄下來,倒轉到cue點再錄下一首喜歡的歌,也許這就是我小時候的”mixtape”。偶然機會聽到電台DJ介紹DJ器材,也開始買黑膠唱片跟台製的皮帶傳動唱盤,練了幾年搞壞了好幾台唱盤。大學時我成立了台灣屈指可數的DJ社團,還辦了第一場校園party,因此受到台灣電音教父DJ @llen與知名電台DJ鄭開來的注意,DJ @llen引薦我開始在台北非常著名的另類舞廳SPIN擔任駐場DJ。原來我聽的音樂都是流行、Synth Pop與搖滾,在SPIN當DJ的幾年讓我接觸了更多類型,包括Reggae、Alternative、Industry、Latin等等,以及後來興起的Grunge、Brit Pop。SPIN的老闆正是台灣搖滾樂之父凌威,他的指導讓我學到非常多關於各種音樂的始末及傳承。2001年之後,與朋友成立了領導台灣電音的the LOOP Production團隊,我也全力投入電音的市場,至到現在。由於自己聽音樂的範疇很廣,所以並不會將音樂風格界定於特定類型,類型只是一種工具,風格才是我自己的靈魂。

问2、在您成为DJ的15年里,是否应邀到国外打碟?走过哪些国家?哪一次音乐之旅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2003年新加坡ZOUK的Aldrin邀請我在Zouk Out戶外派對演出,當時特別有一個區是亞洲各大城市有名DJ的舞台,旁邊主舞台是Sasha與James Zabiela演出,吸引了幾萬人參加,是亞洲每年最重要的電子音樂活動之一。ZOUK OUT從藝人接待到現場管理非常地嚴謹,這個國際化都市也有來自各地的人們,讓我感受到國際舞台的魅力與文化的交融。回國後,由於本來就擔任國外藝人經紀 (booking manager)與活動統籌 (event production),從每一次的國外藝人的造訪,讓自己學得更多專業上的技術與涵養,將每一場台灣的活動推向國際化舞台。去年原本受邀請到英國Global Gathering演出,但是因故無法成行,有些遺憾。每個城市的club都代表了各自文化的縮影,我最推崇的是東京Womb,從硬體到節目都表達了日本人堅持嚴選的精神。

问3、DJ本身就是外来文化,作为一位华人DJ,您怎样看待音乐上“中西合璧”的问题,你觉得有实现的可能性么?

音樂的偉大在於能夠跨越語言的藩籬,讓每個人有機會體驗一樣的情境。很可惜的是,中文歌曲並沒有打入國際舞曲市場,甚至中國傳統樂器也很少站上國際電音舞台。我一直希望利用市場流行的Trance或House等結構,置入亞洲傳統的聲音,不過如果對象是外國人的話,我會運用外國人的音樂背景,像是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結構,來讓亞洲的聲音更容易被接受。

问4、您最喜欢哪种音乐类型,为什么?

如同前面所說的,我聽很多種音樂,所以只有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藝人,並沒有只喜歡某種音樂。例如John Coltrane、Richie Hawtin、王菲、Sasha、Paul van Dyk、AvB、Radiohead、Depeche Mode等等,都是我的最愛。喜歡的音樂一定會有一個情境或是一個思念,那就是我拿音樂來作畫的元素。

问5、这是您第几次来上海了?上海的CLUB文化和夜生活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都去过哪几家上海的CLUB?能否逐一说说它们带给您的感受?

一月底來過一次,這是第二次。其實上海與台灣的經驗非常類似,各種不同的club、bar、lounge滿足不同背景的人們需求,播放不同類型音樂,只是上海人口幾乎與整個台灣一樣多,當然市場規模也放大好幾倍。

问6、您是怎样理解DJ——唱片骑士这个概念的?在您心目中,怎样的DJ才算是优秀的DJ?

過往十多年的起伏,我覺得流行總是會退色,當DJ一定要最先嗅到時代的轉變,並且不急不緩地融入客人的世界。站在台上必須先讓花錢來消費的舞客滿足今晚的娛樂,而不是來上課的。當DJ與舞池的vibe有連接時,優秀的DJ將與舞客一起開心,一起感動,而不再只是放了某一首別的DJ沒有的歌曲。

问7、在您作为DJ的15年中,最有成就的以及最糟糕的经历分别是什么?

最有成就的是指導了許多新進的DJ,例如我們團隊的女DJ Cookie。最糟糕的是,每個周末我必須DJ,周日又很累要休息,沒有很多時間陪家人跟我的狗。

问8、您还去过大陆的哪些城市?比如北京?杭州?它们的夜生活是怎样的?与台北的夜生活有何相同与不同?

我只來過上海,希望有機會到北京。雖然我是DJ,但是並不喜歡clubbing,也不太會跳舞。

问9、除了音乐,您还有什么别的爱好么?

開車聽音樂,這是非常簡單讓自己獨處,被音樂包圍的方式。跟我的黃金獵犬聊天。

问10、假设有一天您不做DJ了,您想做什么?

我想搬到海邊,從新拿起畫筆,跟老婆、狗狗去散步。

受訪者:Kaskade (Ryan Raddon)

訪問者: DJ J-Six (James)

 

2006年11月LUXY邀請了Deep House最享盛名的Miguel Migs,當時我只覺得2000年跟朋友搞SUNDAE週日午后派對引發的沙發lounge音樂風潮,等了這摸久才請到這位大佬,也看到許多平常不泡夜店的朋友出現。過去兩年農曆初三都是邀請Ferry Corsten、A&N等Trance DJ主秀,今年則改為Soulful / Deep House的Kaskade演出。跟Kaskade的經紀公司其實改了好多日期,好不容易才敲定,幾乎過了一年的來回,就像我在TeXound作過訪問後,一直在等Richie Hawtin一樣。當晚LUXY的爆滿程度比得上PvD跟AvB的瘋狂,當然冷氣空調又不夠用了,連音響也跟著過熱跳機幾分鐘。派對結束後,一些躲在家裡打麻將的朋友,聽到Kaskade這場派對超正的,也只有搥胸跺足。雖然今年冬天特別冷,這天Kaskade真的溫暖了我們的心房,也許這樣,所以會有Soulful House :P

 

  Kaskade20080209interviewkaskade2008interview

  J:請問怎會想用”Kaskade”這個藝名?

K:當初要決定名字時,覺得用”Ryan Raddon”或”DJ Ryan Raddon”,這樣的名字很平凡。所以我翻了一些書,有一本寫道”kaskading water”什摸的,感覺很神秘又浪漫,我改了一些拼法,從此用”Kaskade”作為我的藝名。

 

J:請問從第一張專輯”It’s You, It’s Me”到最近的第三張專輯”Love Mysterious”,對你自己的改變在哪裡?

K:其實”It’s You, It’s Me”早在2002年6月就完成了,當時的OM唱片公司拿到母帶後,不知道怎樣去定義與宣傳操作這張專輯,一直拖到2003年3月才正式發行。第一張專輯偏向於chill、ambient、deep house的類型,當時我在舊金山跟Soulstice共用同一個錄音室,我們分享了很多靈感,啟發了許多創作。幾年後隨著DJ演出了增多,舞曲型式的市場也變廣,我的作品逐漸加強dance music的構造,雖然結構不同,但是Kaskade的音樂還是維持一貫的韻味,這是不變的。另外,第三張專輯”Love Mysterious”與第二張專輯”In The Moment”中間,有些人可能沒注意到,2006年Kaskade還在iTunes上面發行了一張專輯”The Calm”。”The Calm”只作數位發行,如同專輯名稱,它象徵著暴風雨前的寧靜,就在專輯”Love Mysterious”之前吧,哈哈哈…。”Love Mysterious”偏向uptempo,開心地陽光般的味道,”The Calm”則是之前我在演出巡迴途中,完成於我的Mac Pro上面,它也可以說是正式專輯未曾發行的作品集吧。6年走來,你可能發現Kaskade越來越走入epic sound、club music的類型,就像我剛開始只在小小的bar為50或100人放歌,去年已經在幾萬人的Coachella、上個月在東京的ageha演出。Kaskade的音樂或許製作手法上不同,但是它的音樂性還是一樣的。

 

J:Kaskade幫其他藝人像是Seal、Britney Spears、Justin Timberlake等人製作混音版本,每一次總是登上排行前十名、甚至冠軍,你的感覺如何?

K:是啊,我幫Seal, Britney Spears、Pussycat Dolls、Justin Timberlake、Nelly Furtado都製作過混音,2006年真得很”remix”,hahaha…。像是最近Seal的”Amazing”單曲,它製作人也幫Madonna作過專輯,當他拿帶子來的時候,其實我真的不太認識這些藝人,當然也不是他們的粉絲。像是Pussycat Dolls的歌”Don’t Cha”,

我拿到母帶時覺得這歌有點好笑,所以這些藝人的歌對我來說,都是未曾聽過的新歌。但是我很欣慰的是,流行音樂或搖滾等圈子,還會注意到我,希望從Kaskade的混音幫他們開發另一塊市場,我想每一首混音幾乎都上榜,我還作得不錯吧。

 

J:請問Late Night Alumni的緣由?

K:Late Night Alumni的團員其實都是跟我已經合作多年的樂手,像歌手Becky,

她的歌聲真得非常地棒,Finn也是一直跟我搭檔的音樂製作。Late Night Alumni是以band (樂團)組合來呈現,不像Kaskade代表Ryan我自己,我覺得Becky她們這麼傑出的樂手們,應該有張專輯來凸顯才華。我也很喜歡Late Night Alumni這個名字,就跟我年紀一樣,hahaha…。

 

J:請問你如何解釋自己的音樂製作與DJ風格?

K:關於製作上,10年前我著迷於sound的建構,專心在錄音室跟程式上的修飾。逐漸地我發現,詞曲跟旋律的魔力更迷人,有天晚上你可能突然想到這樣的詞:”You never know who’s waiting for you…” (It’s You, It’s Me歌詞),哼著這樣的旋律,這樣的詞曲不管放在Trance還是House都是一樣好聽的。

當我作DJ演出時,Kaskade的樂迷們總會期待我多放一些Kaskade的歌曲,但是DJ總是要讓舞池能有更多的能量跟驚喜,所以我也很想多放一些不是Kaskade的歌,這是有點難以均衡的。就算我在自己城市舊金山演出,還是有很多歌迷會抱怨,為甚麼我不放Empty Street或It’s You, It’s Me。

 

J:對於今晚在LUXY的演出,你的感覺如何?

K:我很喜歡亞洲,我家旁邊很多泰式餐廳。這是我第一次來台北,昨天晚上在雅加達演出讓我感受到很驚訝,間隔遙遠的另外一邊還是有這麼多歌迷。我的MySpace網頁,還沒出發前已經有好多台北的朋友上去留言,讓我感到非常得開心,也格外期待台北LUXY這次的演出,當然也要謝謝你,James,邀請我來。我的好朋友Miguel Migs、Justin Michael跟Johnny Fiasco幾天前也跟我說,他們之前來台北演出的興奮。由於這是第一次的台北演出,所以我應該會以Kaskade的作品為主,不讓特地買票進來的樂迷失望。

 

 

 

 

 

 

 

 

 

KASKADE本名Ryan Raddon,他是出生美國芝加哥現居舊金山,隸屬電子音樂範疇,潮流浩室舞曲王子Kaskade。近年來Kaskade最受本地聆聽的製作應該是Late Night Alumni (夜耀精靈)的專輯同名單曲”Empty Street”(冷巷空街),這支曲子連電音天王Tiesto都擺進他的演出曲目中,更別說那些深沉的(Deep)或是靈魂浩室(Soulful House)樂迷與DJ們。Kaskade發行的專輯”It’s You, It’s Me””In The Moment””Love Mysterious”帶來了許多甜美單曲包括”It’s You, It’s Me””Everything””In This Life””Steppin’ Out”等等,他幫David Morales單曲”Here I Am”以及Pussycat Dolls"Don’t Cha"製作的混音版更是登上美國舞曲播放榜冠軍,還有Justin Timberlake”Lovestoned”Nelly Furtado”All Good Things”,難怪小甜甜Britney Spears最新單曲"Gimme More"也邀請Kaskade為她製作混音版。Kaskade單曲”Sorry”由新秀Dirty South混音版更是獲得葛萊美獎提名。

 

J-Six20059月幫PPAPER設計雜誌,由映像唱片發行一張以法文"酒精"為名的《PPAPER ALCOOL》的專輯CD,裡面剛好也收錄了Kaskade混音的國歌"Here I Am" (博客來音樂館發售中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4627)

KASKADE的單曲:

       http://tw.youtube.com/p/1C484BB0D2923AA2

   

 

J-Six20059月幫PPAPER設計雜誌,由映像唱片發行一張以法文"酒精"為名的《PPAPER ALCOOL》的專輯CD,裡面剛好也收錄了Kaskade混音的國歌"Here I Am" (博客來音樂館發售中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4627)

 

 

 

「吶喊的春天與冬天」座談紀實

時間:2007年6月7日 19:00~21:00

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主辦單位:台灣音樂展演協會

協辦單位:AMG另類媒體發電機

主持人:傅鉛文(台灣音樂展演協會理事長)

與會人:

Jimi/蘿蔔瑞克音樂,春天吶喊(1995~2007)
Freddy/獨立音樂協會,野台開唱(1995~2007)
鍾適芳/大大樹音樂圖像,流浪之歌音樂節(2002~2007)
朱劍輝/台灣國際音樂人交流協會,硬地音樂大展(2004~2007)
熊儒賢/野火樂集,原浪潮音樂節(2002~2007)
James/The Loop,Spring Love & Winter Love(2003~2007)

2007年6月7日晚間,台灣音樂展演協會舉行了一場名為「吶喊的春天與冬天」的座談會。為了促進音樂展演產業的發展,台灣音樂展演協會從六月起策劃了一系列的座談,講題從音樂展演活動、live house經營,到音樂人的社會參與、樂團發片的補助等,都將邀集民間專業人士和政府代表進行討論。

雖然外頭下著雨,會場還是座無虛席,主持人傅鉛文首先簡短介紹與談人以及他們所策劃的音樂活動,並請Jimi先分享經驗。

春天吶喊的變與不變

Jimi表示,「春天吶喊」舉辦至今已14年。14年來,活動的面貌每年都有一些改變,原本只是一群音樂同好在沙灘的聚會,後來因為參加人數增加,活動移師六福山莊,一直演變到今年兩個場地的規模。在轉變的過程中,策展單位、政府部門,以及樂迷之間都有相互作用的影響力,而三者也同時受到環境轉變的影響。在策劃活動的過程中,時常遇到法規上的問題,因此如何讓「春天吶喊」變成「合法」的活動,便成為他關心的重點之一。

所謂的「合法」,指的是符合場地租借、稅務、外籍藝人申請…等相關的法規,Jimi指出,今年屏東縣政府基於環境保育與旅遊品質的考量,嚴格劃定音樂活動舉辦的範圍,在劃定區域外舉辦的活動皆屬違法,因此春天吶喊的策展團隊選擇小墾丁和鵝鸞鼻這兩個場地。

Jimi關切的另一個重點是,如何提供一種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休閒經驗。對策展人而言,最重要的不只是讓觀眾買票進場,而是讓觀眾、表演樂團都和整個活動有所聯繫,進而感受到活動的特殊價值,這也是14年來春天吶喊一直努力經營的特質。而隨著政策的改變與廠商贊助的進入,活動想傳達的價值也會有所改變。

Freddy進一步將問題說得更具體。以場地租借為例,很多公有場地都不能舉辦售票活動,卻可以舉辦企業的公關活動、商會活動,這些公關活動雖然沒有賣票,但場地裡仍進行著商業活動(如商品試用與訂購)。Freddy說公有場地的管理辦法就是這麼死板,負責管理的公務人員也很死板。接著他指出,政府急著蓋大的演唱場地,其實台灣根本不缺活動場地,到處都有可以利用的場地,但卻都不能用,所以台灣缺的其實是彈性管理的頭腦。他建議管理辦法可以改成兩種標準,若活動屬於免費性質,就收基本場租;若活動屬於售票性質,就從門票中提撥固定百分比繳付公庫做文化預算使用。

The Loop:問題大同小異

傅鉛文表示,談起經營困境,其實各種樂風的策展單位所遇到的問題都是類似的,比如經營銳舞派對的The Loop團隊也是這樣。

The Loop團隊的James表示,他們大概從六年前引進百大DJ的概念,開始推廣銳舞文化,但主流媒體往往將其污名化為「搖頭樂」,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民意代表帶著媒體和警察到舞廳進行粗暴臨檢的景況已不復見;2003年起The Loop開始在墾丁辦活動,不過自從墾丁有了電音派對之後,媒體炒作不斷,總是把四月在墾丁舉辦的音樂活動統稱為「春吶」,關於這點James半開玩笑地向Jimi道歉。

James接著表示,關於墾丁的場地,一部分的問題也來自於地方勢力;至於在台北的活動,目前可用的場地就那麼多,但改善卻很有限,諸如挾地段之利而租金居高不下、天花板不能吊東西、場地太醜、隔音效果差都是問題。

管理單位方面,他們也曾遭遇公有場地的民間代管公司壟斷活動承包,比如東森會指定「在他們的場地只能請某特定公司承包燈光音響」。另外James說辦活動時常常會受到警方和消防部門的「關心」,讓他們有點搞不清到底這些單位是真的關心活動安全,還是希望接受活動單位的「善意回饋」;而民間的代管單位也時常會向他們索取大量的公關票,造成不少困擾。噪音方面問題則是和其他音樂活動相似。

說到噪音問題,Jimi興奮地分享經驗。他說測量人員是站在「距離喇叭前方某固定距離」的點上進行測量,而非以「距離最近民宅的某距離」作為標準,因此非常容易超過標準分貝値。按照這種測量法,連一隻青蛙的叫聲都會超過標準,所以他只要把場地租下來,根本連樂團都不必找就會被罰了。

聽了James談到場地管理單位索取公關票的經驗,Freddy忍不住又補充了一下,曾有活動場地的主管向他們要兩百張公關票,理由是於員工很辛苦,希望他們也能來看表演,但實際上那個單位的員工才20人。

原浪潮:創造城市的聲音

聽完前面幾位的看法,熊儒賢表示自己的經驗比較不同。她一直想把原住民的音樂帶進進城市,因為原住民的生活裏都有歌,那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感動。她記得早期AM樂團和紀曉君會在台北某個地點隨性地唱起歌來(比如在台大、公館的路口),那是一種很原始的音樂美感,但是附近店家往往非常不友善,甚至以報警處理威嚇。基於這個原因,她才籌備了一些「看起來比較像正式演出」的音樂活動,讓原住民的音樂才華得以發揮。

熊儒賢也提到,她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像他們這樣的策展團體,到底是商業單位還是文化單位?是不是應該更有商業頭腦一點,讓優秀的音樂人可以靠音樂才華謀生?為了籌備活動經費,她也曾經聽從朋友建議花時間寫企劃書,申請文化局的補助,但最後連續十場的活動卻只拿到十五萬元的補助,她認為原住民的演出還是得在戶外欣賞才好,所以堅持辦戶外演唱活動,因此經費不足的缺口只好自己打工補貼。提到廠商贊助或公部門的補助,她認為這些補助計畫背後的思維都是相同的,就是想在最短時間內看到人群效益,最好在一場活動中就聚集大量人潮,因此原浪潮這樣連續性的活動無法吸引廠商贊助。

談到這裡,熊儒賢回到「城市聲音的創造」這個重點,她語重心長地表示,城市的人們應該對不同的聲音更友善,讓有能量的音樂人有空間可以表演,現在除非去申請街頭藝人,然後每一場表演前後都要填表格、簽名,然而這樣卻又偏離自由歌唱的本質。她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創造這個城市中多元的聲音。

Freddy補充一個例子,某個樂團表演活動已申請過場地,也向警局報備,但最後還是因居民抗議而被迫停止,而在另一頭的流行歌手簽唱會卻仍然繼續進行,這充分顯示出一般民眾對聲音的包容性不足。Freddy進一步指出,在台灣,常民文化的觀念很狹隘,廟會陣頭鑼鼓隊是常民文化,原住民音樂就不是嗎?為什麼比鑼鼓隊還安靜的原住民音樂會被抗議,但是大家就可耐得住鑼鼓隊的聲音?

另外Freddy和Jimi也對政府以「衝人次」做為辦活動最高原則的概念提出質疑,人次到底怎麼算?誰說了算?這些都有待討論。

大大樹:公部門對音樂文化的想像太單薄

延續「衝人次」的話題,鐘適芳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如果在清水休息站辦一個音樂祭,可能會變成全台「人次最高」的音樂祭。這個笑話聽來詼諧,實則一針見血地嘲諷了各地如雨後春筍出現的官辦「XX祭」。

鐘適芳說,大大樹的活動幾乎沒有贊助商,因為她很難花時間跟廠商解釋一大堆概念,不過今年活動有芬蘭企業贊助,但是對方對人數、人次都沒興趣,只買票贊助,也不在乎公司logo擺在海報上的哪個位置。

場地使用方面,鐘適芳指出,政府要鼓勵文化產業,卻不准他們在大安森林公園(流浪之歌樂節的舉辦場地)賣專輯,邏輯自相矛盾,因為現場聽完後的感動最容易驅使人購買專輯帶回家,收藏或細細回味當下的感動。他們曾因忘了把兜售CD的立牌收起來,隔天被警察拍到,結果被罰三年內不得以同一單位名稱申請場地。

關於贊助和賣商品,Freddy 也表示,由於他不擅長談贊助,所以現在都交由信任的廣告圈友人處理;至於音樂活動現場賣唱片等商品的罰款,現在已經只好把這些罰款當成場租成本的一部分裡。

場地管理上,鐘適芳認為公部門的官員和公務人員對音樂文化的想像都過於單薄,面對日趨多元化的產業發展趨勢,他們也無從了解起,所以在他們的想像中,音樂活動只有兩種,一種是收很多錢的(如國外大牌藝人的演唱會),另一種就是完全免費的(如慈善義演)。

對於國內場地,鐘適芳表示,就經驗來說,中山堂建築雖有特色,隔音卻不好,華山藝文中心則是迴音太重。噪音問題的部分,她曾經給過Freddy一些建議,一定要先找專業的人看過,有時候音響喇叭的角度差一點點就差蠻多的。

音樂人、策展單位、聽眾都要一起努力

由於時間的關係,主持人只開放兩位朋友提問。

長住台灣,時常到台北各live house看表演的外國朋友「小強」首先向各策展人提出一個問題:面對大廠商(如SONY)以龐大資金包下整個音樂活動的趨勢,各如何看待?

Jimi表示,觀賞現場演出的經驗每次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現場音樂演出會被大廠商重視的原因,MP3下載的發達,或許能促進音樂展演產業,面對轉變,他正在觀察中。

Freddy則提出另一種趨勢,國外開始有大型的音樂祭統籌集團(如Live Nation),大舉搜購各國的音樂祭,未來的音樂祭活動是否會被壟斷?未來有何變化?目前仍有待觀察。

提到網路,熊儒賢說網路的發達讓很多禁止拍攝的現場演出流入網路,防不慎防。James則認為網路提供很多異軍突起的機會,但同時也有被主流公司壟斷的危機,然而基本上他抱持較樂觀的態度。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簡妙如接著提第二個問題:面對這麼多政策與結構面的問題,下一步該怎麼做?怎麼看待公部門?

鐘適芳表示,公部門的運作面向很複雜,公務人員的在行政上也沒有一個可以依循的作業準則,當前音樂活動的發展更趨多元,行政部門很難跟上腳步,或許民間可以整理一些建議,讓行政規章更細緻點,但重點還是在於公務人員看待音樂文化的概念為何。

Freddy指出,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從法規面的健全開始做起,民間一定要整理出完整的資料、文件,以後不管誰當主管,都請官員先看過這些資料,才不會每次部會主管換人就要再找民間專業者去開會諮詢。

傅鉛文最後總結,還是要音樂人、策展單位和聽眾一起支持、參與,改革才有契機,諷刺的是,去年支持live house合法化的立委,今年的政治路卻都不好走;而The Wall發電子報號召支持曾經幫助台北各live house的民意代表,也遭網友猛批,卻忘了如果不是這些具有文化關懷的民意代表,或許今天沒有地方可以表演或看表演,所以他還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參與。

座談結束,雨勢暫歇,但對台灣的音樂展演產業而言,梅雨季還沒結束,雨還會再下。就像這場座談的題目「吶喊的春天與冬天」,當夏天還沒完全來臨,百花齊放看似美好,但春天的尾勁,挾著水氣有時仍讓人感到冬天的寒意。

2006音樂場景年度回顧 —— 市場 規格 包票,長尾很難?

整理/吳牧青

若要參考座談會全部流程,請按︰座談會全文版

上週末,破報在地下社會邀集了去年台灣創作音樂場景的策劃/經營者,包括現已是樂團界最老字號的livehouse-地下社會店長小寶、樂團場地最大的the wall經理Orbis、於去年底策展出相當規模的音樂節市場的策展人阿凱、創造出DIY免費音樂節風景的維尼與小V、同時是多場大型派對的總監與台北兩大舞場(MoS與Luxy)的Jason與J-Six、以及以協辦角色與兼具網路社群集結者的電晶體蕃茄,透過這場對談,我們試圖去點出去年整年的音樂場景發生的現況,以期激起更多未來音樂場景執行的討論與展望。

於下列,記者摘錄一些座談會對話的精華,全文可以在破報網站上參考 座談會全文︰ http://pots.tw/node/641

蕃茄︰以去年到現在來看,電音場景比較式微或蕭條,第一個原因是大環境不景氣,再來可能是政治情勢混亂,那種歌舞升平的氣氛在很多樂迷心目中已經沒了。可能要請Jason或J-Six從店家經營者的角度來談,好像去年戶外的大型電音派對是供給大過於需求?

Jason︰我們從兩三年前的Moonlight一直到去年的春浪音樂節,去年的春浪音樂節應該算是戶外派對電音文化的最高峰吧,因為他創下有史以來參與人數的最高紀錄也締造了很多的紀錄。去年夏天我們做SUMMER Aquarian從翡翠灣到金山,後來又回MoS擔任技術顧問。我覺得以去年來說,戶外派對有點過多,對很多人或許來說他可能辦活動會顧慮賺不賺得到錢,但這樣就忽略了對音樂的品質和堅持。很多人會INVOLVE進來,想說在這樣的活動裡面他們可以得到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導向裡面,導致了供過於求的現象。我們希望透過去年這樣的省思,能夠在今年的音樂文化圈輸入一點新的生命。我們也希望能夠回復到早期的RAVE一樣,大家去可能就是自己搬器材,很簡單,很便宜,去就是帶自己的飲料跟垃圾袋,尊重你去玩的環境,玩完了之後就是把自己的垃圾帶走。以去年整個夜店來講,營收情形是下降的。因為大環境的因素沒有那麼的好,再加上台北開了很多很多的暢飲店,基本上暢飲店就是以喝酒為主,不會太在意音樂的品質。我們目標是希望今年這樣的活動,能夠非常的檯面化,也就是地方政府的協辦或是主辦的方式,讓這樣的活動能夠像海洋音樂祭一樣,是免費的。然後也能夠讓這麼多人來參加,可以集結更多企業的力量,做更好的節目出來。

J-Six︰我從十多年前SPIN的時候開始放DJ,SPIN剛開的時候我們開了一個座談會,在談Alternative,也就是Nirvana剛紅的時候,然後有凌威、DJ@LLEN、還有林志堅Randy,然後過了十幾年,我們要開一個電音還有獨立音樂場景,滿諷刺的。十幾年來,這是另外一個轉變吧,所以我想就很多方面來看,一個是音樂,一個是環境。到現在為止,我們在LUXY是經營嘻哈跟電音,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嘻哈是主流,電音方面現在是弱下來。搖滾這邊的話,去年大家都知道Simple Life,他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非常URBAN,非常都市型的意識形態,我想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小寶︰我們從去年的下半年才開始從新再有樂團表演,之前停了一整年,因為嗯,罰單什麼之類東西。我看到的其實就是以樂團這部分來講,票房最好的樂團幾乎都是英倫搖滾,像是1976、ECHO、熊寶貝。然後我就在想,這些觀眾某部分是有重複性的,文藝青年佔大部分。像去年,一些龐克樂團的觀眾明顯變少了,我也不懂得到底是為什麼。還有我發現樂團有一個趨勢,開始加入電子與聲音的部分。

阿凱︰我在做簡單生活節的時候,我是當張培仁他們音樂公司的策展人,在兩千零四年的時候,他就在說SIMPLE LIFE的事了,在兩千零四年的網路與書,張培仁的專訪就一直在講簡單生活,你看有兩年多了。他在講簡單生活的時候,我還會打斷他說:「對不起,你這是小資情調嗎?你這是樂活嗎?」但是其實不是,後來呈現的狀況是裡面很多年輕的創作人或是音樂人,裡面不是我確定音樂人或創作人的只有陳奕迅,陳奕迅是我堅持要的,因為我很想聽他做不插電演出。今年我們還是會做簡單生活節,開始會想像一些社會事件的連結,張培仁的公司有做台客,我覺得不錯呀,做一些文化論述,因為文化論述沒有什麼正反的問題。像現在轉型正義,我覺得就丟一個問題,音樂人不見得為此而來,為此而來也不一定要背書,但是讓人知道有這個問題,有點思考,我覺得都很好。

維尼︰我做這個香腸搖滾本來都有一個動機,但這個動機都在我勞動的過程啊搬東西橋器材呀,慢慢磨損到只剩下我什麼時候要把東西借到趕快把團搞定。我想到一個動機,大家都知道去LIVEHOUSE看東西要錢,但是就是沒有兩三百塊怎麼辦,可能就有個替代方法,我就想到一個,就是這個。這樣說有點牽強,因為那時候是聽野台剛完,然後還很熱情,就想說好啊!來啊!就跑到河邊表演,就是第一屆香腸搖滾。後來想把他做下去是我後來才想到的。山丘節的話,網路上很多人都在比較山丘節跟簡單生活節,其實我們不是故意要撞期的,我們也是到去買御飯糰的時候看外面的海報才看到,而且他那個海報根本不像音樂表演還有什麼御飯團買二送一,我們真的不是故意的。

破︰我比較好奇是像各位手上的活動,不管是經營LIVEHOUSE的經理或者節目策劃或店長,你們怎麼進行如何去邀請哪些DJ樂團或是國外重量級的人物來參加這個東西,去規劃整個收支去平衡,又可以兼顧到參與者有參與動機?

蕃茄︰去年我覺得比較好玩的部分,是說可以走出夜店去參加不同形態的派對,去年我們有去參加國慶的電音派對,也在十月同志大遊行出了一個電音車,具體去實現像國外那樣愛的大遊行的場景。我覺得一個趴要好玩,要去認真思考他的TARGET USER或說周邊有沒有設定其他主題或是一些細緻貼心的規劃,而不是只是單純一個派對。像是布洛克兄弟,他們引進了PRODIGY跟JUNKIE XL,JUNKIE XL我們也是協辦,但是發現他硬體的燈光不是很理想,又發生DJ放了一個小時以後又快閃,甚至還有演唱會門票沒有附飲料的事情,造成我們一些舞客抱怨,包括我們的形象也受影響。所以我們也呼籲一下所有喜歡音樂或喜歡電音派對的朋友,如果要主辦哦,在一些事前的規劃還有周邊的配套應該細心一點。

Jason︰就音樂形態來說MoS跟LUXY是非常接近的,在節目安排上則盡量錯開。請大牌的DJ來他必須就是票房的保證,這是很奇特的情形。聽音樂的金字塔頂端的人,他非常的瞭解,也跟這圈子的音樂人非常熟悉,所以他INVOLVE的程度可能非常多。相對的新的人進來的人並不會那麼快,所以可能會有點青黃不接的情形。以我們來講會加入很多海洋元素像是衝浪,會有很多不同玩法,不只是趴而已,夏天也可以去衝浪,很陽光很健康。這樣活動可以從早期96。97年的地下慢慢的到台面上,讓政府從反對的立場到贊成的立場。像警方常常跟我們講現在吃藥怎麼辦,我問他們說吃藥你也可以抓呀為什麼不抓?那他會跟我們說他們沒有辦法作,因為他們沒有預算,他們只能監控,但也沒有辦法去反對。在主辦人身上會盡量做藥物的控管,因為我們會希望盡量讓活動回到音樂的本質上,我覺得這是滿重要的。但是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去管來的人是不是有吃藥或是幹嘛,90%來的人都是很健康的,10%的人只要不要讓我看到都沒關係,讓我看到我會說希望你不要吃藥。

J-Six︰相對於產品沒有新鮮感,辦PARTY可能就要加入更多元素,可能是來自跟客人的互動,像DANCER呀什麼的加一些遊戲,JASON他們就衝浪。在夜店裡面就DANCER跟吧台秀。去年開始台北出現很多暢飲店,像LAVA啊,今年的話就PASOUL,這種用低價讓大家去喝到飽喝到醉,我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像之前談到的轉變,從SPIN二樓 到LUXY這十多年的轉變,一個人去CLUBING或趴,如果去五年,應該也不會想去了。這十多年的話客人應該也轉變了,兩三代。所以對現在18~23歲吧,大學還沒畢業還沒當兵這代的人可能需要的東西跟我們以前就不太一樣。

小寶︰我們店很小,所以經營沒有那麼多痛苦,從這10年來的狀況一直都是吃不飽餓不死,所以也沒有考量說…。。其實有,去年我們沒有表演然後暢飲店出現之後,那陣子真的很辛苦,還想說要不要來搞個暢飲之夜。幸好我們沒有這麼做,因為暢飲店給我感覺不是很好,因為提供的飲料…。因為我覺得他們成本很低呀很爛呀,那其實對於長期喝酒的人來說,醉久了品質還是有所要求。我自己有幾個法則。我們都有禮拜三五六這三天,會挑兩個週末找一些票房好的樂團。那很多新的樂團我會先讓他們在禮拜三表演看看,首先看看他們水準,如果我覺得他們真的還不錯,會讓他們跟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樂團一起表演,讓比較多人有機會看到他們。

Orbis︰我第一次進去THE WALL的時候,跟我們股東講,你們三個是瘋子,開這麼大的店,開得下去才有鬼。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感覺還滿驚悚的,怎麼會有那麼大家的店,一天收入只有六七千塊,隨便一個路邊攤一天的收入都比我們店高。大家可能看到海洋音樂祭、野台開唱或是各種政府大大小小的活動都是樂團表演,好像已經是一種風潮,已經爬到地上了,但都是表面而已。因為樂團形態很多、曲風很多、樂風很多,很多地方是比較容易爬到地上的。以音樂場景來講,搖滾的場景是一直都在走下坡的,去年的話非常非常的慘。例如去年的野台開唱,報名的門檻提高了,你必須要發行專輯,所以去年報名樂團明顯的衰弱了一半,比前一年少了一半。可是大家不會這麼想,因為表面看來好熱鬧呀。但我來看,老團一直解散,新團越來越少,應該說玩很有趣的越來越少,都是玩很流行的。THE WALL去年也辦了很多暢飲,每次有人來辦暢飲,我都會很難過,每次都會覺得我怎麼把這家店搞成這樣。

因為THE WALL的SIZE關係,我們必須配合、開發出很多種可能性,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像小寶他可以一個月只排兩個熱門團,但是如果我一個月只排兩個熱門團,下個月就要關門了,沒有選擇。去年各家店的票價都調漲,也有顧客跟我講這件事情,我就跟他講,你知道8年前在VIBE看一場表演門票250,還附一瓶飲料,現在物價幾乎都漲了兩倍了,THE WALL還是門票300,我剛到THE WALL工作的時候還是250,每天收六七千塊,然後票價還是收250。很妙的是後來我們票價就做了調漲,漲到三百、四百,然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全部店都跟著漲,所以你看大家心理渴望了多久。

小寶:可是我是支持250的,因為我們場地本來就破破爛爛的,可是我們所有器材那時候都是好的,而且換了一套鼓。後來會調漲是覺得,今天你們那邊分給樂團的錢跟我們分個樂團的錢是不一樣的,那如果我們是樂團,一定也會感覺那邊比較好,所以我們也要幫樂團漲一點。

阿凱︰音樂節,你一定會思考,可能就得被迫去排一些團(眼神直視Orbis,觀眾笑),因為搖滾樂迷會看,這讓人想起八零年代尾聲的曼徹斯特風潮,像Paul Oakenfold也是啊,他以前是搖滾樂團的producer,或是說當年曼城的The Hacienda,它是New Order的鼓手開的,某一部份它也成為Rave的起點。那時候New Order在台上看,發現樂迷都站在那靜靜地不跳,後面那些不寫歌的DJ,大家卻都跳翻了,所以他們後來會改變他們的思考,就是加入一些beat。在這方面我發現舊的樂團(尤其是不少解散的)比較多這麼做,而新的樂團比較少,感覺上…。比較有一定經濟規模的樂團,因為也賺不了太多的錢,在音樂節演出的時候,也使用比較傳統的方式讓人家來看你的表演。其實像音樂節、大型音樂祭或是電音派對,有百分之八十不是吸引本地原來就在聽音樂看表演的樂迷。台灣音樂人或台灣的西洋音樂人,你能留住多少fans,比較像是自己的課題。對本地音樂人來說,有另一種很大的反差,像蘇打綠,在各式各樣的音樂節活動,大家會看到他們樂迷很誇張,像這樣的規格老實說越多越好,這跟是什麼類型無關,因為你可以創造出另外一種狀況。至於像山丘節這樣,我知道很辛苦,(看著維尼)我很想知道你們的財務狀況,因為它是有可能消耗掉熱情的。

Orbis︰可是野台開唱和簡單生活節的贊助規模就像這杯水和那杯水的(指桌上兩個水位高低懸殊的杯子)差距一樣。說起來很丟臉啊,我常常跟Freddy說,怎麼人家給那樣一點錢,你也要接受這實在很丟臉…不過這可能要回去討論到野台一路下來的過程,像2001年那次,門票賣三千塊,然後他就有點被嚇到,你們可以想像,像各位這樣大學剛畢業的年紀,就已經欠了兩、三百萬,這只為了辦一個活動而已。

維尼︰各位觀眾不好意思,因為等一下我們兩個(與協同主辦的小V)就要去搬器材,所以講完就要走了。

小V︰現在是廣告時間,就是一月二十七號,在等一下我們要在THE WALL旁邊的河堤辦「滿城盡帶鑫鑫腸」,那邊有香腸,對,大家可以去,我覺得現在不管什麼內容,台灣這幾年在對談與思辯的機會非常多,也產生許多的碰撞,我覺得不管碰撞出來的結果是怎樣,有碰撞就是好的。然後,對,我覺得簡單地講,講太多也沒有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破︰說到「規格」,在各個規模不等的音樂場子裡,大概約需賣出多少張門票才能夠打平?

Jason︰以MoS的狀況來講,基本上要1500人才能打平。店裡的成本和人事管銷費用非常非常高,我們在人事與行政費用上,一個月就需要三百萬,然後被我們老闆砍到一個月剩下一百五十萬。

J-Six︰像Jason剛那樣講沒錯,以Luxy來說,店的坪數將近一千坪,租金就是百萬計算,詳細的數字則不便透露。管銷費用是相當高的,大約要到1000人才能夠打平。店裡的位置不像MoS,很多消費者到這邊,樓下吃的喝的很多,大部份的人進來所收就是門票錢罷了,所以如果人數沒有到達一定數量時,就很難撐下去。

小寶︰我們規模太小了…所以不用說了,免得尷尬…

破︰還是說一下好了,這樣才有對比。

小寶︰我們會跟樂團說,如果那天晚上兩個團表演加起來門票沒有賣超過十五張,我們沒辦法付你們pay,因為我們還要付音控、燈光、吧台、票口、水電費等等,對,差不多就是四千五。超過十五張我們就會開始跟樂團拆帳,從一張門票拆120元到150元不等(依然數的多寡而視每張拆帳的比率)

破︰這讓我想到,去年開始,有家在北區的livehouse—小客廳藝樓會在門票資訊上加注給每個樂團的donation是多少,然後就在入口處公開地把那張門票捐助的部份丟到箱子裡。那你們拆帳的機制,明確一點來說是怎麼分呢?

小寶︰我們是賣15張到30張是每張分120元,30張到40張是每張分140元,然後超過40張就是每張分150元。

Orbis︰the Wall拆帳更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更炫。我們是用「人數的平方去計算的」,很炫吧!? 因為他(指阿凱)們每次都超過那個最高的級距,the wall最多一張票拆到160元,就是說當買票進場人次到160張的時候,就是160乘以160,他們每次都超過這個數字,所以我也沒跟他們解釋過這個規則,他們票房太好了。如果說今天你們在the wall賣了100張票,那就是可以分到一萬塊(100×100)。剛剛講100個人入場,就是一個人有100元是分給樂團。這當然是倍數成長的,如果今天賣50張票,那就是給樂團2500元(50×50)。當然,人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能有超過一半(指票價300元,而人數破160人的時候)是分給樂團,…平均來說,有點知名度的團拆帳都有機會拆到一半吧!?

小寶︰「包票制」講一下啊!

Orbis︰我一直很想砍拆帳制,因為就目前的環境來說,大家經營得很辛苦,但大多數的店家都給樂團這樣的pay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給相當的pay。國外的經驗,像日本,他們要表演都還要先付錢給場地,而不是拿錢…所謂包票制就是我們會要求那些比較沒有知名度或穩定票房的樂團,在他們表演前先認購一定數量的門票。例如說如果三個團要包60張,那麼一個團就要負責賣20張票出去,這個部份就是我們要求樂團他們要給予我們的一個責任,就我們這種店來講,如果跟Luxy、MoS來比,或是主婦之店、EZ-5、犁舍之類的店都不一樣,因為我們是給創作樂團表演的,每天表演的性質也都差異很大,也許你這禮拜五看到一個Metal團,下禮拜就看到蘇打綠,所以就市場來講,我很難去養成一個消費習慣。要他們同時接受蘇打綠和Metal團,是很困難的事。我們這邊,就很有可能出現星期五張懸進場600人,然後第二天另一個樂團就只剩30人,這種事經常在發生。跟表演的卡司有關,而跟情境無關,就算氣氛再怎麼好也不一定有好票房。最重要的,我覺得就是樂團你們本身有沒有在經營樂迷,有沒有努力在累積你們的票房實力,有沒有規劃特別的主題?有沒有努力去宣傳?這些才是影響票房的主要因素。

破︰那包票制它實際上保障了店家的損益兩平點的基本開銷嗎?

Orbis︰其實沒有。假設三個團共包60張票,即使這樣也還是賠一點錢。所以就要靠其中一個團賣得特別多,或是靠一些現場的門票收入才有機會打平。

蕃茄︰電音派對這邊為何會有包票,簡單來說就是店家為了要保障他們的基本收入,另一方面是為了要讓店裡的舞客到一定人數才有讓人覺得好玩的感覺。包票,確實也會面臨一些壓力。我剛剛這樣聽下來,無論是搖滾場或電子場,好像都經營得很辛苦,我認為問題的癥結會不會是在「大環境不景氣」?大家的荷包縮水,又一堆演唱會與音樂祭,零用金就那麼一點,就很難經營。以我們電晶體這邊,常常會面臨到店家硬要我們掛協辦,然後就半推半就被迫接受。但是說實在的,電晶體是個網路社群,它的動員能力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所以有的店家會對我們抱持著過高的期待。

阿凱︰因為Simple Life他們雖然是有贊助商,但是製作費實在是很高。贊助費是一個月前才確定,另外像是場地上,公園的整地以及圍牆的設置,都是需要不少花費的。原本那塊場地更大,但公園路燈管理處負責的那塊說no,文建會這一塊說ok,所以場地設置上也要另外考量。諸如此類就會產生另一塊成本,但其實票價是和野台差不多的。我一直覺得這是西洋樂迷所要面對的,畢竟怎樣的規模和卡司就會決定一定需要的成本。

蕃茄︰這樣看來,好像搖滾的場合就比較容易得到官方的認可與贊助商的金援,而電音派對就比較困難?

阿凱︰我以前也在映象唱片做過事,也了解這是電音派對先天比較困難的地方,它有約定俗成的形象,我覺得這是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所致。我認為拉開整個人的結構,電音文化其實無可避免,就算是演藝圈或hip-hop也有類似的情事(指藥物事件面對公眾的道德輿論),變成電音派對到最後都只能跟煙酒商尋求贊助,這是形象的關係。像輕搖滾、民謠謠滾、流行搖滾…或是Orbis不喜歡的英倫搖滾,這就變成比較容易獲得一般廠商的青睞,類似食品、服飾、流行廠商等等,它產生一種生活價值的概念,多數認為一般人比較能接受的活動形象下贊助金,我覺得這也沒啥不好。

破︰所以簡單生活節也是「拉贊助比較簡單」嗎?

阿凱︰也不會耶…不然就不會從2004年弄到06年年底啊!而且其實我們在做音樂策展或是與創意市集的討論,就在講要「避免涉及到生活情調的建立」。如果大家去看日本Summer Sonic,他們光是第二天主舞台的後三個團就要兩千萬的製作費,我覺得這樣子才叫「規格」。

破︰現在大型的音樂節或是派對請來不少知名的一線樂團或是百大DJ演出,這樣「把固定的一塊錢由這搬到那」而無法使台灣音樂場景擴張規模呢?

阿凱︰這我非常有感觸。 90年代的樂團像是瓢蟲、廢物等等,規模不如現在的蘇打綠,但數量很多,類型也比較豐富,而那樣的環境才有「場景」可言,現在的話,我覺得像旺福、Tizzy Bac等團也漸漸有建立這樣場景的機會。因為它是建立在主流發行系統以外的,如國際四大廠牌或是local主流廠商滾石以外的,這樣的團如果多了,它經由網路或是一些另類刊物的推展,只要數量夠的話,某種程度一定會撼動你。 但是有一個指示性的答案,那跟心靈無關,我覺得。他們沒有最喜歡的,所以沒有區隔,…Muse來我去,Radiohead來我也去,如果Blur來我也去。然後像76在唱的時候,你看台下的樂迷,和echo、熊寶貝這些樂團的樂迷重疊性很高,有沒有發現?

破︰一些大型派對請來名DJ,然後大家都只在熱門時段聽完就跑了,或是像春吶與野台一些熱門樂團,他們只看那些,撿完他們要的就閃了。這是不是代表過去完整的音樂節/派對的旅程(trip)感不再呢?

Jason︰其實也是,現在許多七年級學生和六年級的不大一樣,或是和過去的音樂場景不大一樣,他們可能揀完他們要的東西就走了。例如有人買了預售票,主秀12點半上場,他12點來,主秀表演完就走了。我並不覺得這樣很好,因為他們忽略了我們安排整個line-up的節目,基本上,我一直想保持住這樣的精神。以夜店來說,很多人都是如此只來一小段時間,而戶外派對,Summer Aquarian我們就會從下午安排到第二天天亮,而也有較多人會全程參與這樣的流程安排。

J-Six︰就網路來說,其實變成一種宣傳的平台與免費的資訊,大家都知道我要聽到什麼,想要什麼。在台灣來說,為什麼常常大牌DJ來就閃了,或是其他搖滾、嘻哈或英倫搖滾都好,我覺得問題在於「台灣沒有自己的根」,沒有自己的文化,像我自己就覺得,許多metal還是metal,它還是學國外的…。除非你是發片的樂團或藝人,有人捧你,否則一般觀眾就變成「我幹嘛挺你?我聽完大牌就好了」,所以我覺得國內應該要培養出台灣本土的藝人。就電音來說,台灣還沒有出現一個全世界聽見你們自己的聲音,雖然像以前DMDM(李雨寰)他們試著做出自己的東西,但整體來講,我們起步是非常晚的。所以,我覺得要做到上面還做不到的限制,我們才有辦法做到本土藝人和國外知名藝人票房差異的拉近。

Orbis︰我覺得要多去看沒有看過的表演、或多去沒去過的地方看表演,必須要增加碰觸的經驗才有可能提高他們接觸不同類型的演出。年輕人如果沒有這樣的體驗,要他們這樣去參與不同類型的觀賞型態,其實是有困難的,除非要讓他們有shocked到的感覺,讓他們試著之後可以嘗試…我覺得這可以慢慢去培養的,而不能期待一下子就達到什麼樣多元欣賞的地步。

 [GAYHOUSE]20061010@News)DoubleTen國慶電音派對–相關新聞報導

20061010@News)DoubleTen國慶電音派對–相關新聞報導

infoLedgeNews:中華民國史上首場國家級的電音派對,雖是以表演性質的方式呈現,卻也將派對圈中各自以為是的電音派對文化走入一般市井民眾之中,動用了派對史上最多表演人次的一次派對,國慶電音花船、電音三太子、國軍蛙人弟兄、巴西武術+森巴舞者、電音女伶李嘉+火舞、GoGoBoy+變裝皇后、最強悍DJ&VJ….。午后烈日下參與的夥伴們在在排練,下午三時開場DJMango、Marcy、Sam賣力拼汗接力演出,六點派對正式開啟DJVertigo+Rez展現全新LIVE表演炒嗨現場氣氛,主秀表演DJF-Daniel以搭配國慶表演節目,重新編排我愛中華和傳統民謠的自創混音舞曲,給予現場全新派對驚艷(歡迎前往試聽http://podcast.blog.webs-tv.net/fdaniel),接續的DJJ-Six、Angie李嘉和TSSailorMoon火舞秀的壓軸,給完全不了電音的高雄一般民眾帶來狂舞高潮。而四小時半的派對也動用了四組團隊共9位VJ:e-GenieVJ:Tracy+Piggy、MuseWhisper、FunLee,超爽的將影像投到900×1200米的巨幅投影幕和LED燈幕也是派對之最。另外在主舞台光榮碼頭(13號碼頭)對岸的真愛碼頭(12號碼頭)彼岸互相叫陣CAMPOStage也同時進行DJ表演,FullHouse樂團、林強、HSIN、SANDOZ、SHIN、ELVIS持續強力放電,CAMPO北中南創意大會師橫跨
二個碼頭區,百餘攤的創作人類與團隊展現「創意即國力」的聯合鉅獻演出,黃昏美景人潮湧聚國慶創意市集,秋風月夜數萬人的舞動,整個港都夜晚美不勝收。或許國慶電音派對有別一般平時的大型派對,但以不乾不冷場的畫面呈現全國與全球華人電視螢幕眼前,讓社會大眾了解電音與派對的教育入門場,算是很傑出的呈現演出了。說真的在高雄才知道今國慶日,幾次在高雄的活動經驗,讓人不經覺得高雄的公部門和民間團體以此般的進化速度持續到2009世大運,相信絕對很快就會超越台北的啊+_+|||,ㄏ…總之這是我個人覺得相當成功的一次派對,也是很妙的一次經驗,也讓所有參與表演的個人和團隊留下美好的讚和記憶(Text/Lucien)。

2006.10.10++國慶電音派對
DoubleTen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GayHouse&book=44

高市∕光榮碼頭國慶電音大派對 邀請民眾狂歡
2006/10/0923:47
東森記者陳志昌∕高雄報導

「DoubleTen高雄見」,今年10月10日的國慶晚會將移師到高雄市舉行,不同於以往單向讓民眾欣賞晚會,今年國慶晚會首度以「電音派對」的形式舉辦,選擇在高雄新興景點「光榮碼頭」舉行,邀請民眾發揮台灣本土「活力與創意」,共同參與盛會為國家慶生。

雙十國慶電音派對從下午3時由南部當地知名DJ開場,「DOUBLETEN創意市集」則是從中午開始,超過百攤的「創意市集」,「創意即國力」集合國內藝術創作者與他們的作品,在創意市集中展現,讓民眾共同感受台灣的國力。

今年電音派對融合了本土創意文化與活力的象徵,完全沒有邀請藝人參加,純粹以特別編排的電音舞曲把國家識別的元素如國歌、國旗、愛國歌曲,以及共同記憶與符號,並融合傳統技藝在現代電音舞會中,展現年輕活力在充滿驚奇聲光特效,讓民眾同樂、共同參與完成。

首次國慶戶外電音派對邀請許多知名電音DJ與VJ參與,結合音樂與視覺效果,包括南部最ㄏㄤ的DJ—Mango、Marcy、Sam,與電音界具有最年輕並精通各種樂器的DJ—F-Daniel、Vertigo+Rez,均將使出渾身解數。

同時,轉型為電音歌手的歌星李嘉,DJJ-Six將其過去的著名歌曲「攏是為對你啦」、「逛夜市」等改編為電音舞曲,為電音晚會製造另一波高潮,帶領參與電音派對同歡的民眾,High翻光榮碼頭,為慶祝中華民國的生日獻出最熱情的一夜。

今年國慶派對晚會強調高雄「水岸城市」的精神,晚會將結合「海陸空」3項元素,民眾在光榮碼頭岸邊盡情熱舞,海港邊則有經過特別裝飾的「國慶愛之船」,在晚會中不斷來回於光榮碼頭與愛河。

愛之船上將搭載高市代理市長葉菊蘭與高雄市府團隊、高捷工程團隊,並有特別來支援的「滄江號」、「湘江號」軍艦現身碼頭現場及兩棲蛙人弟兄等來到現場,並將登上活動舞台,與民眾同樂,晚會進行中並搭配美麗的大型空中煙火秀,營造一場豐富的國家生日盛宴。
http://210.58.102.66/2006/10/09/329-2001128.htm

20061011@CTS)NationalDayPartyInKaohsiung
http://www.2cts.tv/Default.aspx?ch=News&cp=NewsEngPage&fm=0&bw=1

20061011@中時)高港電音派對國慶嘉年華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604+112006101100152,00.html

20061010@TVBS)〈獨家〉超活力!狂熱電音 國慶晚會首登場
http://news.sina.com.tw/life/tvbs/tw/2006-10-07/183612122379.shtml

20061010@中央社)雙十國慶電音派對高雄光榮碼頭熱鬧登場
http://news.yam.com/cna/life/200610/20061010424217.html

20061010@自立晚報)「國慶晚會電音派對」!民眾High翻天
http://www.idn.com.tw/article/article_content.php?catid=4&catsid=1&catdid=5&artid=20061010abcd003

20061010@華視)國慶晚會在高雄超炫電音賀雙十
http://www.2cts.tv/Default.aspx?ch=News&cp=NewsPage&kind=1&source=9510101200&NewsSNO=20061010A015&bw=1

20061010@東森)國慶  高雄電音晚會少了緊張氛圍 比基尼辣妹熱舞
http://www.ettoday.com/2006/10/10/301-2001562.htm

20061009@東森)高市  光榮碼頭國慶電音大派對 邀請民眾狂歡
http://210.58.102.66/2006/10/09/329-2001128.htm

20061005@東森)國慶晚會移師高雄 光榮碼頭舉辦電音派對
http://210.58.102.66/2006/10/05/331-1999457.htm

20061005@自由)國慶晚會電音派對光榮登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5/today-south1.htm

20061005@TTNews)國慶晚會高雄首創戶外「電音派對」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1&SubjectNo=34461

20061004@聯合)李嘉挑梁國慶晚會變電音派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03/2/4uxx.html

20061004@東森)國慶晚會變電音派對李嘉挑樑:為工作不怕被貼標籤
http://www.ettoday.com/2006/10/04/340-1999206.htm

20061004@中央社)國慶晚會移師高市舉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04/5/4vu2.html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國慶籌辦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
協辦單位:高雄市政府/高雄縣政府
承辦執行:集智館文化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infoLedge識覺制作+e-Genie電精體+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紙風車劇團
實況轉播:年代machTV

DOUBLETEN國慶電音派對
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http://campolive.blogspot.com
E-Genie電精體|http://www.wretch.cc/blog/egenie
F-Daniel|http://blog.webs-tv.net/fdaniel
GayHouse同志派對誌|http://www.wretch.cc/blog/GayHouse
infoLedge識覺制作所|http://infoledge.blogspirit.com
J-Six&Angie|http://spaces.msn.com/members/j-six/

一天兩攤,歲月啊 之DJ 是我同學

引用自音謀筆記 http://jeph.bluecircus.net/
作者: 羅悅全

@LLEN_BANNER.gifDJ @llen在首張專輯出版的十年後發表了第二張DJ Mix 專輯。他因為最早在台灣推廣瑞舞電音、辦了台灣第一場戶外免費舞會、第一個出個混音專輯、出版第一本電音書籍等等第一而被稱為「台灣電音教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昨天他在The Wall辦release party,邀我參加。

舞會裡人不算非常多,但氣氛很好,@llen的音樂也很棒,他跟上潮流,放棄黑膠,改使用Powerbook筆電和專業DJ 軟體 Final Scratch Scratch LIVE。他接曲子十分流暢,台灣DJ 少有人能及,不愧為「電音教父」。這晚我跳得很開心。

其實我和DJ @llen算老同學了,當年我們一群同學在輔大創辦搖滾音樂研究社,@llen是創社社員之一。當時他已在凌威開的搖滾樂吧Roxy作DJ。十六年前,電音的時代還沒來,他是個搖滾DJ,專放冷門的另類搖滾。

畢業後不久,我開始在破報之類的另類媒體不斷看到他的名號,發現他改走電子舞曲路線,有點驚訝。他在河堤邊辦的戶外免費舞會我雖去過,但那時不懂怎麼聽那麼高重覆性的techno舞曲,在場中晃了半小時就走了,完全不明白這種活動有什麼好玩。

後來重新和他搭上線是因為我們兩人都在為同一家出版社企劃新書:他的書是《電子舞曲聖經》,我的書是《秘密基地》。在《秘密基地》前言中有這麼一句

「音樂讓我們如此聽話,即使站過去一步、站過去兩步,我們都徘徊在台北音樂場景中,走過同樣的年代,營造共同的場景和記憶。」

畢業多年之後,我們又因為音樂碰在一起。

出書那年應該算@llen名聲走到頂峰之時。我想是他固執的態度,堅持獨立辦舞會,拒絕與潮流品味靠攏,二000年之後,我感覺他的音樂事業不太順遂,大型舞會DJ名單上都沒有他,而他自己辦的舞會老是聽說票房不佳。「電音教父」這個名號對市場沒什麼用處。

這讓我想到,他很像美國的瑞舞教父Frankie Bone,也是固執的 DJPLUR這個字據說是他先喊出來的。但Frankie Bone完全拒絕容易聽的電音舞曲,音樂風格一貫的硬派Techno,在現場聽他放音樂很過癮,我去過一次,是我聽過最棒的DJ之一。但他的混音專輯非常難聽。一樣的音樂在現場與在家聽感覺就是不同,但Frankie Bone就是不願為了市場改變風格,除了死忠的瑞舞客外,他的支持者不太多。

講回@llen。去年曾參加 @llen的一場舞會,在京華城樓頂的小舞廳。那晚的舞客不算少,但總覺得@llen的音樂少了一把勁,悶悶不樂的,聽起來熱鬧但像是強顏歡笑。DJ 自己的「氣」是會表現在音樂裡的。

去年起,@llen正式將事業重心轉往北京,聽說發展得不錯。昨晚@llen的音樂力道十足,接曲如行雲流水,充滿自信,感覺得出他的「氣」又回來了。我想他去北京發展是好事,小池子養不活大魚。

由衷祝福他在新領域開出另一片天。

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去Luxy看看。他們的電音廳要改裝,這晚是改裝前的舊廳告別舞會。Luxy三點以後可以免費入場,去瞧瞧也不錯。

j-six進了Luxy,台上的DJ 是 J-Six。J-Six領導的The Loop團隊現在無論名聲還是票房都如日中天,全台灣無人能及。這個團隊最早是在2nd Floor企劃舞會,後來2nd Floor搬到現在的Luxy。幾年下來,Luxy已是台灣電音的第一品牌,而The Loop企劃的舞會,包括幾場在世貿、南港 101 與墾丁的大型舞會,場場大爆滿,好像沒有失敗的例子。

J-Six也是舊識,以前叫 James。當年輔大搖滾音樂研社成立時,James同時申請成立普普音樂社,校方認為二者性質相同,沒有獲淮成立,不過我們因此而結識。隔年他又申請成立DJ 社,現在想來,十多年前在校園就想搞DJ 社其實滿前衛的。那時James在輔大旁的一家紅茶店「小茶僮」作音樂總監,他在店裡地下室開設了一個小小的DJ 室和舞池,邀請我擔任DJ,每週一晚,我放的都是前衛搖滾和後龐克。中間 James 曾教我如何作接歌對拍。舞池在設置的時候,桌子是我設計的,在學校附近的木材廠買來一堆木材,扛回紅茶店和 James及店長一同釘製桌子,上漆。桌子造型很粗糙,不過大家很滿意。

畢業後我們就沒有再碰過面。前幾年才知道台北最成功的DJ 團隊是他帶領的。有時候在Luxy看到他在台上,本想等他下台打招呼,但一直沒機會。昨晚因為他是最後一個DJ,燈亮起,我上前自我介紹,他還記得我。

十多年沒見了呢。

十多年前的兩個DJ 朋友,相同的事業,走出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凌晨回家,陽光正要探出頭,有些昏暗有些亮,我憶起許多住事。

 

J-SIX:

是的!  筆者羅悅全的出現著實嚇我一大跳, 從輔大畢業後大家已各奔前程, 雖然時間跟距離區隔了我們, 不過想一想, 其實還是共同耕耘同一塊園地, 希望未來大家都有豐收的成果.

DJ J-six (theLOOP Production)

DJMart.info 專訪

2005.03

DJ J-Six,現為theLoop Production的企劃核心人物James;從台北傳奇舞廳2F到現在的知名舞場LUXY,都有他這位幕後功臣的極大貢獻,從1991年開始在Spin 這家目前已結業的地下舞廳DJ到現在也已有14年以上的職業DJ生涯。或許很多人會為LUXY及2F擁有的豐富節目所驚嘆,包括了每年皆邀請眾多世界級的DJ們來台灣獻藝、以及捧出了台灣本土當紅的數位知名DJ如Vertigo、Reason等等,你絕不能忘記的是James這位元老的策劃功力及遠見,DJMart.info這次邀請他接受關於國內舞曲文化及國外的舞曲文化對比訪問,相信對於很多年輕後輩是非常受用的。並且也有他的獨到見解!

(以下筆者稱A;James為J)

A:

請給後輩及新鮮人(DJ)或是剛接觸想深入了解跳舞音樂及相關知識的人一些話吧。

J:

去年開始由DJ器材市場觀察得知新血加入DJ行列的數值是過去我在這職場的十多年中所僅見的多量及成長,但我想不管是聽音樂,放音樂,玩音樂,最重的是音樂和人的契合;也就是要真心喜歡音樂,也要喜歡自己,以及喜歡聽你的音樂的人;如果是一個DJ的話,更重要得懂得尊重任何人,不管是其他的DJ或是台下的聽眾,而主要是愛你的音樂,並非是去利用它們。遺憾的是很多人已經為了放音樂而買音樂,而不是單純為了自己喜歡的音樂去找音樂,DJ行業中也有各式不同的人存在,但我希望有更多以真心喜歡音樂,並且放音樂吸引給更多喜歡你帶來的音樂的人出現,而不光是為了有名氣,或是想靠這行業賺大錢為首要目標的人。

A:

相對於亞洲區方興未艾的舞曲音樂勢力(如新加坡、大陸、韓國、日本),您對於台灣這幾年來的舞曲市場感覺是?

J:

從@live時代開始,以及2F到現在,我覺得每年的舞曲市場變化都蠻大,舞客的素質,數量,DJ水準層次的變化,新血DJ的加入以及各式各樣的夜店不斷出現,應該說台灣的舞曲市場還是在一個開始的階段,尚在開發中的;以國際市場或說全球市場來看,若要站上國際舞台的話,目前台灣還欠缺的條件是屬於可以發行出國的本土作品,比如說像日本有Techno的石野卓球(Takkyu Ishino)及石井賢(Ken Ishii),或是玩Hard Trance的Yoji。新加坡Zouk的Aldrin,香港就有嘻哈的Tommy等等。那麼台灣目前似乎還沒有檯面上的藝人,有的是比較地下化的作品,而且製作功力也比較生澀。而且台灣的市場謬誤是拿非主流的作品來當成主流炒作,會誤導一般人對於舞曲的看法,因為舞曲主要就是簡單好玩,這也是目前台灣市場缺乏的。所以未來應該是更多台灣製作的作品出現,不管是DJ作的或是製作人作的,是要能被台灣DJ所樂意在舞廳播放的成熟作品出現才對。

 

A:

您自己會常常錄製混音CD(demo tape)及創作歌曲嗎?

J:

每次我放歌時,我都會把SET用MD錄下來帶回家聽,因為放歌時的感覺和回家聽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回家聽才會知道自己現場放歌的問題在哪裡,大部分的DEMO都是給我週遭的朋友聽,請他們批評指教,創作的話目前我是會用軟體作簡單的拼貼,有稍微接觸一些這類軟體。而現場演出的部分則是與Angie(李嘉)作演唱搭配。其實DJ錄DEMO真的蠻重要的,IDJ這本英國舞曲及DJ專業雜誌每期都會有DJ入門的專欄,裡面都會教新人如何錄DEMO,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其實我常常收到DJ給我DEMO,可是幾乎每次我得到的都只是一張CDR,上頭寫了一個DJ的名字而已,其他的什麼資訊都沒有(有時候甚至連電話都沒有),有完整資訊的DEMO TAPE我拿過的少之又少。其實錄DEMO要注意很多地方,如果你是要丟給一間舞廳找工作的話;除了自己完整的BIO以外,就像是找工作要有履歷一樣,當然DEMO上有Track list會更好,因為不見得你丟過去的DEMO別人有空全部聽完,當然CD可以作得美觀會更有加分的效果,這些IDJ雜誌上都有教授,這是台灣DJ須注意的地方。

A:

對於你來說音樂是什麼?跳舞音樂給您的感覺是?

J:

從退伍以後開始工作,從唱片公司、晚上放歌,到booking國外DJ,Promoter等等到現在,音樂其實就是我的工作,也是興趣,當這工作和興趣結合再一起的時候,其實自己會搞不清楚什麼時候在工作,什麼時候在放假;24小時都被音樂包圍著,是種很特別的感覺。而由以前的音樂背景到現在(最早在Spin是freestyle、crossover的樂風)會對音樂有很廣泛的吸收,不會排斥任何音樂,並且培養自己鑑賞的品味與標準。跳舞音樂給我的感覺就是開心,有時候我會想要讓這種音樂聽起來感覺除了開心之外,再額外多加點東西進去,那就是我自己的特色。

A:

您對於日新月異的各種新式DJ軟硬體設備的看法是?

J:

現在各式各樣的設備真的很多,那我以混音器DJM-600來作例子好了,DJM-600是一台各國DJ來台灣,幾乎都會指定使用的器材,也是各國舞廳的標準設備,它不是最好的,但是也不差,已經被使用了約五年以上的時間。雖然現在又出了DJM-1000,可是DJM-600應該還是可以再被使用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才是。所以不管出現什麼樣子的器材或是素材來豐富一個DJ SET。我會用國際化的泛用標準來看待這些設備。因為DJM-600是通用的,如果還是以娛樂大眾及舞客為主的話,那麼這樣的東西是DJ必須要去熟悉使用的,DJ必須要先決定自己的表演方式,再來選擇器材,否則追逐科技是永遠沒辦法停止的競賽。

A:

您對於分享軟體(P 2 P software)及網路對音樂的影響和看法是?

J:

首先我們要看Globalization(全球化)這個觀念,Internet就是和全球化相關的一個超大型群組,不論是DJ或是音樂人,如果可以掌握到全球化這個觀念,一定會對其職業生涯有正面的幫助;互享軟體只要音樂人有作好的作品擺上去就可以有免費的宣傳,而不需要經過唱片公司或是一堆程序才能讓消費者聽到你的作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優點;而且現在有付費下載網站,可以讓舞曲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而如果只是拿來抓歌,主要是拿來試聽參考用的,可是不會因為不想買而抓歌。而這樣的情形其實真的刺激到音樂相關產業甚鉅,消費者不需要再只憑著封面或是側標來買CD,CD也成了媒介之一,網路也是一種媒介,而且這代表的是需要有真才實學的藝人才能出頭,而不只是靠著包裝來銷售了。

A:

相對於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你覺得台灣舞曲文化也有像國外一樣有所謂的地域分別甚至是主題特色嗎?

J:

應該是說台北比較國際化吧,走出台北的話,所謂的搖頭店主要的問題都還是卡在比較負面的藥物問題。

A:

您覺得台灣舞場DJ與跳舞音樂大國(英、德、美、日)的DJ們的差異性在於?

J:

我覺得來台灣表演的國際DJ們大多還蠻能帶動現場氣氛的像是加入多量的肢體語言甚至有一段與群眾互動的表演,而過去幾年來台灣DJ也越來越能讓自己可以在台上放的開而不只是專心對著唱盤和混音器而已。這也是一個好現象,現在的互動性就越來越強了。而且台灣DJ們會師法國際DJ的表演內容及曲風,而且也會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很不錯的。未來我還是希望台灣的舞客及群眾能將焦點集中在台灣DJ們身上,給他們多一點支持和尊重及建議,而不要毫無反應。

A:

從1997年中台灣的派對活動開始邀請世界各國DJ來台;這個現象到了2001年至目前(04年底)已經攀升到了最高峰。每個週末我們都可以在不同的舞廳欣賞各個舞曲類型的大牌DJ演出。您對這情形的看法是?

J:

邀請國外DJ來台表演的風氣的影響我覺得是正面的,像是大家會知道DJ的專業性及其表演性,而媒體及一般民眾也會慢慢的對DJ這行業有較為正面的認知;因為這個工作目前越來越獲得尊重。所以也對有心想投入這行業的新人給了很大的鼓勵以及鋪路,而在之後邀請國外DJ的方向則將不拘於所謂的百大DJ,反而是辦活動的單位及團隊或業者會更注重活動的設計及作出自己的品牌及捧紅自己的DJ。”國際DJ”只是吸引群眾的一個功具,並不是一個成功活動的保證。

A:

對於台灣的DJ團隊現象您的看法是?

J:

像是我們自己的theLoop Production,或是Spunite Production,及Freaquency Production等等,還有DJ團體Voodootech等,目前來說是很不錯的,因為可以將自己的品牌作出知名度,對Promote來講是很方便的。但是目前來講普遍性的創意還略嫌不足,各個品牌及團體應該要作出自己的精神及方向。而且經營一個品牌不光只是靠人脈,而還有很多需要顧及的層面,就像經營公司一樣的,非常重要。

A:

除了DJ這份工作之外,您是否還身兼其它的職業呢?

J:

目前同時是theLOOP的企劃經理。

A:

目前您還滿意您的工作狀況嗎?

J:

我覺得我的成就來自於別人被我感動的回饋,就像當辦完一個活動很成功,朋友跟你反映不錯,旗下的DJ很滿意這些安排等等,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的話我覺得自己還可以作得更好才是,也就是還更有努力的空間;而且希望我的團隊跟著一起成長。